2016年的端午节转眼间就来到了,作为中华民族的四大传统节日之一,从古至今,每逢端午节,人们会用隆重的盛典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。无论是包粽子还是划龙舟,无论是饮雄黄酒还是挂艾草,这些传统的背后是人们对于屈原那伟大的、不朽的爱国主义精神的纪念和传承。
一首《离骚》表达了屈原对国家前景的深深忧虑,痛斥了那个奸臣当道的时代;纵身一跃跳入汨罗江,屈原带着对祖国无限的爱和亡国之恨以身殉国,他用这样的实际行动践行了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。在他投江之后,当地百姓几经划船捞救后仍不见屈原,为了寄托哀思,人民纷纷将糯米做成的米团投入江中,希望河里的鱼虾不要破坏屈原的尸体。就这样,每到端午时节,吃粽子、划龙舟的习俗传承了下来,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节日,更是缅怀人们心目中伟大的屈原,发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。
从屈原身上我们可以看到,爱国主义绝不只是停留在纸面上,更需要人们的切实行动。我认为,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屹立不倒的原因就在于我们在任何一个危难时刻,都不会忘记我们是炎黄子孙,都不会忘记我们的血管里流淌着爱国主义的热血,都会有人振臂高呼,用实际行动捍卫民族尊严!《左传》有言“国之大事,在祀与戎”,在端午节这一天,我们祭奠的是不朽的屈原,传承的是伟大的爱国精神!在战争年代,无数先烈用自己的一腔热血抗击侵略者,保卫了我们的祖国,捍卫了民族的尊严!
居安思危,即便是战争结束后的和平年代,我们仍要高举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。新中国的建立和成长,面对的是敌对势力的围堵和孤立,但即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,全国人民为了祖国而团结一致,共同奋斗;在海外的科学家放弃国外的优厚待遇,毅然回国投身到新中国的建设发展事业之中。
在爱国主义精神的号召下,我们在一片百废待兴的土地上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令世界赞叹的奇迹!茫茫戈壁,“两弹一星”闪耀中华;巍峨昆仑,青藏铁路横空出世;“嫦娥”奔月,中国古代神话变成现实;“神州”、“蛟龙”,我们中国“可上九天揽月,可下五洋捉鳖”!
也许有人会认为他不能直接为国家的发展做出多么大的贡献,我认为“天下兴亡,匹夫有责”,只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,就是爱国的表现;只要是面对某些别有用心的人歪曲事实,诋毁我们的国家时,能够据理力争,勇于反驳,就是爱国的表现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“爱国、敬业、诚信、友善”,只要我们做到了,就是爱国的表现!
中华民族历经千难万险,浴火重生,泰运长行。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,是支撑我们屹立世界东方的支柱,是激励一代又一代人为祖国的发展鞠躬尽瘁的动力!在任何情况下,我们都必须牢记爱国主义,弘扬民族精神,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。在端午时节来临之际,我们追忆先贤,传承爱国主义精神,更要勉励自己,踌躇满志,用实际行动共筑中国梦!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