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青在线讯(项天伦 仲偲璟 中国青年报·中青在线记者 周凯) “我们是北京中网互赢网络科技公司,我们这边有企业准备收购您注册的 中国旅游网 域名。现已对您注册域名进行保护……”看似善意的提醒,却是一场骗局的开始。一团伙精心设计、严密配合,专门利用网络域名投资者期待域名被高额收购的心理,分别饰演“保护方”、“收购方”,先取得信任,使投资者一步一步落入早已设计好的圈套之中。在众多被害人中,竟有被害人在同一手法中被骗十余次的经历。
近日,上海市奉贤区人民法院审理了该起利用天价收购“网络关键词”为诱饵的合同诈骗案。团伙骗取众多被害人钱款共计67万余元,主犯刘某被判有期徒刑五年三个月,并处罚金人民币5万元。其余同伙被判有期徒刑一年九个月至一年三个月、宣告缓刑不等;并处罚金两万元至一万元不等。
2010年,朱先生从一个叫“3G网络发展趋势报告会”中了解到,互联网软件资源发展前景十分广阔,于是花了7万元注册“中国旅游网”这一关键词域名。2013年10月,一个自称是北京中网互赢网络科技公司的李峰经理致电给朱先生,有买家需要收购他持有的“中国旅游网”关键词域名,可以帮助他将域名成功转让,现对该域名已进行保护。朱先生将信将疑,但不想放弃出售手中域名的机会,于是便应允了北京中网互赢网络科技公司,委托其帮助保护域名、完成交易。
一两天后,朱先生又接到某企业电话,声称前几日企业想要注册“中国旅游网”域名,但获悉已被朱先生抢注,愿以千万高价收购 “中国旅游网”这一关键词。
“看来收购域名确有其事”,和前几日网络公司描述的情况相符,朱先生逐渐觉得当初对域名投资等其升值的想法没错,于是主动联系了北京中网互赢网络科技公司的李峰经理,按照对方留下的地址,来到公司并支付了18余万完成了域名的注册。
朱先生没想到,愿意出高价收购域名的企业以及所谓的李峰经理,都是由北京中网互赢网络科技公司的工作人员刘某等人伪装,他们的描述的情况和个人信息也都是虚构的。
庭审上,刘某交代北京中网互赢网络科技公司有“业务部”和“商务部”之分。“业务部”的工作人员按照事先准备好的内容,打电话“提醒”客户说他的关键词或域名要被抢注,某买家将花高价收购域名。而后“商务部”的工作人员则冒充高价收购域名的经理或老板。通过紧密配合,上演“连环计”,诱使抱有快速致富心理的被害人上当受骗。
|